做豆腐

    

730,我校12名《中国报》的、两名广电和家长们来到了福相食品有限公司,一起来学古人做豆腐。进入工厂,我们来到了一个大房间,16张桌子整齐地摆放成三排,一张充当讲台,桌子上放着整洁的磨盘、模具、纱布抹布、两个盆和量杯、刷子,我们洗干净手,陆续就座。

活动开始了,食品公司的一位叔叔先为我们讲解了豆腐的历史和制作过程。豆腐是由汉代淮南王——刘安创作的,它的制作工序共有六步:磨浆、滤浆、煮浆、点卤、压榨、成型。豆腐先后传到了日本、欧洲、德国乃至全世界,目前,日本的豆腐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豆腐的故乡——中国。

介绍了这么多后,我们开始正式做豆腐了,我们每桌都领到了一盆黄豆,用量杯倒入了1500毫升水,用大勺舀一半水和一半黄豆倒入磨盘的孔中。为了让黄豆出浆,要先向逆时针转动两圈,再顺时针转动2-3圈。我们按照步骤,转起了笨重的磨盘。“嘿咻……嘿咻!”我们转动的速度不停地提升,就像老练的做豆腐人,当豆糊多得要溢出来时,就用刷子刮刮。半个多小时过去了,我在妈妈的配合下,第一个磨完了黄豆,看着磨出的一盆豆糊,我别提多高兴了。接下来就是过滤了,我们将盆里的豆糊用大量杯一杯一杯地倒在悬挂的纱布里进行过滤,将过滤出来的生豆浆接到第二个盆里,再由工作人员煮成豆浆。

这段时间,我们把过滤后残留的豆渣放进塑料袋里,又从叔叔的讲解中了解到:“中国有‘秦岭分南北’,由于文化差异,北方人喜欢吃老豆腐、南方人喜欢吃嫩豆腐的说法。”豆腐的营养丰富,含植物肉、青吃了助生长,帮“发福族”防三高,还是女人的“保护神”。我们也了解到了一些豆腐中常见的有害添加剂。

豆浆煮好了,我们就着自己磨的豆浆,撩起豆皮,吃了下去——“真香啊!”吃完后,我们一边用勺子搅拌豆浆一边加盐卤,盐卤加完后就不能再动它了,让它凝固凝固。再之后,我们将豆腐花舀进模具里,用盖子慢慢地挤压,随后一直用力按着。过了几分钟,打开盖子,我们看到自己做的五面方、一面凹凸不平的豆腐,尝了一口,豆腐的清香味随之而来。拿着辛苦了一早上做成的豆腐,还有赠品——豆渣,我们在工厂里合了影,便三三两两地离开了。

回到家,品尝着自己做的豆腐,我心里兴奋极了。我想,这样看来,古人做豆腐该多麻烦呀!现在,做豆腐大多都是用机器代替人工,只有少数人品尝到了古人做豆腐的艰辛,这种原滋原味是机器和添加剂所无法代替的,想到这里,我又低下头,津津有味地吃着豆腐,品尝着由自己的艰苦换来的一小块小豆腐的香甜。

江苏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六(5)班

本报 张孙昭阳

  指导老师 沈云萍

 

(责任编辑 付静)